致萌芽上所有文学爱好者―― 告别萌芽论坛

1

那天,我写了一篇文章,那是我做过的最正确的事情之一。

2

有很多人写信给我,我全部看了,也全部回了。对于那些向我请教问题的人,我说了自己的看法,也给了自己的建议,或长或短。他们全都回信感谢我,于是我知道他们明白我写那篇文章的目的,我很欣慰。对于那些嘲笑、奚落我,甚至对我进行人身攻击的人,我通常只说两句话:天真和纯洁是一个人最珍贵的品质,失去它们,你也失去了你的灵魂,希望你长大后再看这些话会感到羞愧。祝你身体健康和学业进步。他们全部没有继续骂我,这让我感到他们依然是充满希望的。

3

当时写那篇文章完全是一时冲动,写了 3 个小时,写完就顺手贴了。我无意攻击郭敬明,我一直认为那篇文章是很客观的,当然绝对的客观是不存在的,但是我的文章肯定属于非常客观地评论整件事情的那一类。我一向喜欢和人讲道理,从不会和人吵得面红耳赤的,谈不拢就罢,没什么好吵的。我只是希望所有热爱文学的人能够从郭这件事情上面吸取教训,用心体会什么是真正的文学,应该如何创作,不要太功利。尤其不要抄袭,模仿也只适宜在学习创作的阶段运用,一旦开始自己的创作生涯,仍然不断模仿别人就难以成大器。一个人写自己的东西,无论写得多差,没有人有资格嘲笑他(她);但把别人的东西塞满自己的作品,无论“写”得多出色,这种行为都是可耻的。郭敬明剽窃事件只是我文章的载体,我关心的是那些受郭事件不良影响的文学爱好者。我希望读者“得意而忘言”,搞清楚我想说什么之后,就忘了一切吧,包括郭敬明,我和他并没有任何过节。相反,哪怕在我写那篇批评文章的时候,我对郭敬明依然是寄予厚望的,期望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期望他改过自新,期望他对得起支持他的读者,期望他为支持者树立一个好榜样。但现在想到他,我只联想到两个词:仲永与鸵鸟。再看郭敬明的文章,再也找不到新意,依然在炒冷饭;把头埋在沙堆里,以为别人看不到他,自欺欺人。我一向很少对人失望,现在我对郭敬明是极度失望,不想再提这个名字了,《关于最近的种种种种》是我看过的最恶心的文章之一。文如其人,那样的文章绝对不是一个有品德的人写得出来的。

4

在那篇文章里,我插了一些关于韩寒的内容,也插了一些对高中生的建议,主要是因为自己高中生活那段时光太刻骨铭心了,我总希望现在的高中生过得有意义一点。从高中到大学毕业前夕,我几乎都是和忧伤作伴。但高二时无意中买了一本散文书,全部是高中生写的,内容全部都是关于高中生活的,非常好看。曾经有朋友指责我居然连自己那么喜欢的散文书的名字都忘了,让我觉得很不好意思,似乎真的不应该。当时我把整本书都抄了在一本笔记本上,就是没有抄书名,时间长了,也就忘了那本书叫什么了。这个理由可以接受吧?呵呵。那些文章是充满青春的气味的,我现在想起,依然闻到那股味道,如阳光撒在身上暖暖的,如凉风吹在脸上凉凉的。仍然记得那个爱好写作的小女孩,常和主编爸爸为了自己狗屁不通的文章“争吵”,最后爸爸为了让宝贝女儿开心一下,允许“拿起电话,拨通了那个魂牵梦萦的声音”这样的病句存在,并美其名曰“求同存异”;仍然记得那群反叛的高三学生,一起“造反”,在晚修课唱起了自己改编的歌曲:每天都是厚厚的试卷,我想哼歌但又不敢唱,难道这就是高三的模样……班主任含泪带着理解离去;仍然记得那个暗恋同桌的小女孩,千方百计引起他的注意,那个笨蛋就是不会意,有天穿了条蓝色的吊带裙,那个男生无意中赞了她一句:你今天真精神,于是那个小女孩看着被风吹起的窗帘,感到象一张扬起的风帆;仍然记得那个上课时不听课,看武侠小说的男孩,偶尔抬头看到老师用手捋了一下头发,头上留下一条白色的粉笔痕,那道刺眼的痕仿似一把刀割着他的心,他继续看书,却怎么也看不进去了,这时老师问了一个问题,于是他高高地举起了手;仍然记得那个长得不漂亮总是躲在别人身后的害羞小女孩,有天照相,老师大声对她说:“ xx ,探出你的头来!”,这句话影响了她的一生,以后无论在什么地方,她总是大胆走上前去,只因她知道,自己虽不漂亮,但却是独一无二的,她的耳边总是回响着老师的那句:“探出你的头来!”……还有很多很多的故事,我一辈子忘不了。我回忆起那段时光,除了留恋,还有遗憾。我没有珍惜我的时间,我虚度了 3 年,整整 3 年。但我不后悔,无论甜蜜还是苦涩,那都是我独一无二的青春,我紧记一句话:说该走的时候,就得去走,迈着大步,摇着肩膀。我没有时间停下来仰望天空。年轻是我们唯一拥有权利去编织梦想的时光,青春一经典当即永不再赎。我希望你们将来回望自己的高中生涯,也绝不后悔。

高中生们,你们思考过一些问题吗?例如:我是谁?我正在做什么?我应该如何生活?……如果没有,那你们应该开始思考了。你的答案和别人不一样不重要,但你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答案。当你找到自己的答案,就按照自己的答案去生活,去找寻自己的梦想。绝大部分的人都是没有系统地思考过人生问题的,所以会觉得很迷惘。对一个爱思考的人,偶像会越来越少,因为思想可以拨开偶像身上的金光、击碎偶像身上的光环。更重要的是,思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如果一个人能够从小遇到有思想的人,并且时刻影响着自己的行为,那个人是幸运的,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我没有遇到,但我又是幸运的,因为我无意中掉进了书的海洋,而且学会了在思想的天空飞翔。书也塑造了我的思想,让我变得更爱思考,从而让我看清自己正在走的路,让我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让我变得更有力量和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向我的目标靠近。书籍对一个人帮助是很大的,但是作用远远不及良师益友。请虚心地向学识渊博的人请教,请多和品德高尚的人接触,那样对你的成长往往事半功倍。学识渊博的人可以节省你很多在黑暗中彷徨和摸索的时间,告诉你捷径;品德高尚的人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你的性格,让你变得更出色。不过我不打算给太多建议,毕竟那是你们的人生,只要你们自己才能真正决定自己的路。

至于韩寒,其实我也不太关心,但希望他越来越有思想,越来越优秀。

5

我在那篇文章后面连载《思考、学习以及做人》,思考篇发了 8 篇文章,共两万多字,学习篇和做人篇还没有开始,但我决定不写了。倒不是因为别人的冷嘲热讽,而是我不知道该如何定位读者。大学生?高中生?初中生?大学生还好一点,高中生以及初中生的知识结构相对欠缺,我说一样东西或许要补充很多相关的知识,而相关的知识又涉及更多相关的知识,所以要写明白,起码要几十万字。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只好作罢。而且那样的作品,实质就是教科书,我作为一个学识浅陋之人,是没有资格用那样的语气教育别人的,那样的工作留给德高望重之人去完成。换言之,你们要广泛涉猎,多听大师级人士的教诲,将来若有缘,我们再站在平等的地位,用平等的语气交流和切磋。

学习篇和做人篇的提纲其实也列好了,只是没有动笔而已。既然当初说要写,突然间放弃,然后一声不吱走人实在不负责任,只好再献丑,以过来人语气叮嘱几句。

关于学习,主要提醒几点。第一、无论学习什么东西,都要建立良好的学习心态和学习环境以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第二、一定要学习记忆术,记忆技巧是可以后天培养的;第三、学习速读,读书速度快可以让你有更多的时间做其它事情;第四、经常看看关于如何学习的书籍,学习别人的学习经验并尝试应用;第五、记住学习是终生的事情,而不是在学校才做的事情……

关于做人,也简单说几点。第一、人一定要知道自己是有影响力的,你也可以改变事情的结果;第二、当事情不如意的时候,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看看自己是否有不对的地方;第三、先让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别人才会尊重你,人际关系才会越来越好;第四、要平衡发展自己的各种能力;第五、做人要积极和乐观,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以及不顺心,永远永远永远永远不要放弃;第六、做人要有目标,有理想,而且要行动,不要空想;第七、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品德的人;第八、珍惜时间;第九、学习理财知识,这点很重要!……

其实光做人篇就可以写几十万字,也可以给出更多的规则,但是我不打算再说了。成功学的书籍我看了很多,对于高中生,我极推崇一本书――《优秀青少年的七个习惯》,看这本书胜过看很多你抄我我抄你的成功学书籍。现在的成功学书籍有种趋势,教给别人很多技巧性的东西,例如在什么情况下你应该做什么事情,就会得到什么结果。相对 19 世纪或更早的“成功学”书籍,变得舍本逐末。以前的书籍注重培育一个人的品格,而不是训练你什么情况下要有什么反应。假如你珍惜和别人的友谊,不用别人教你如何反应,你见到别人也会会心地微笑,别人无意冒犯了你你也会真心原谅他们等等。例如斯迈尔斯的《品格的力量》就是从人的本质入手,培养人的高尚品德,而不教很多具体技巧。很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人品德高尚,知道抄袭是不对的,他(她)就不会抄袭别人的作品,而不用别人再三叮嘱:千万不要抄袭。我十分赞成在本质的层次上教育人,而不赞成只教技巧那种舍本逐末的方法。

关于《思考、学习以及做人》就这样终结吧。

6

萌芽只是青少年的消遣读物,如果有意往文学界发展,老看萌芽是无害也无益的。学艺,标准要定得高,如果标准不高,哪怕学足十成水准也不会高;如果标准定得高,即使学了五成水准也不会太低。想学什么,就多看该领域的顶级大师作品,而不是整天看水平一般的作者的练笔之作。当你离开萌芽的那天,就是你的文学心理断乳期。

我常常听到“文学已死”这样的呼喊,我常会反驳。文坛在不断变化和发展,诗坛现在是青黄不接,杀妻的杀妻,卧轨的卧轨,进精神病院的进精神病院;杂文界彷佛也后继无人,总算有个余杰,但无论怎么看都觉得余杰的思想略欠深度;散文越来越“散”,甚至神形俱散这样的散文也出现了;昨晚又和一个声称“小说死了”的撰稿人探讨了一下,我是不同意他的观点的。无论如何,对于文学,我始终抱有极大的信心。文学是引导人向上的,是让人产生力量的,是让人体会到美的,是光明的,是让人心灵震撼的。卡尔唯诺说:“我对于文学的前途是有信心的,因为我知道世界上存在着只有文学才能以其特殊的手段给予我们的感受。”而且我对文学的未来信心越来越充足,因为我一直相信一句话: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也正是因为这种信念,对于那场官司的结果,我也从来没有怀疑过,金钱和利益并不能把文学推入坟墓。没有道德的文人,还是越少越好。

7

本来早就应该走了,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拖到现在,把剩下的事情了结了,我也要离开这里了。认识了很多朋友,不乏有思想和有独特见解的朋友,心中十分高兴。

8

萌芽上所有文学爱好者:加油!希望你们都能为文学的繁荣尽一分力。

9

多年以后,我肯定会记得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那肯定依然是我做过的最正确的事情之一。

2004年2月28日23点06分于墨尔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