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柏亚的天空


  • Home

  • Archives

  • Tags

不知轻重&太阳底下无新事

Posted on 2008-04-17   |   In 尘嚣杂感

不知轻重

去Woolworths买东西。结账的时候,那女的问我,要不要购物袋,**钱一个。我说不要了,谢谢。她说:“No? recycling!”我没理她。她装东西装到一半,漫不经心地蹦出一句:“How about the environment?”我一愣,从没遇到过这种事。问我干嘛,问Kevin啊。这女的真没礼貌。再说了,国难当前,祖国又未统一,老子工作还没着落,哪有心思管这个哦。本来想抛过去一句“I care more about world peace.”,不过见她轻重不分,跟她说不明白。还是没理她,交钱,走人。

太阳底下无新事

唐骏跳槽了,报酬高达10亿人民币。数目惊人,有人甚至觉得新东家疯了。太阳底下无新事,内地打工皇帝横空出世,说明中国企业正迈向国际化。在国际上,顶级高管的价格是多少?和黄董事总经理霍建宁多年蝉联香港打工皇帝,年收入约2-3亿港币。澳洲第一投资银行Macquarie Bank的CEO Allan Moss2007年的年薪是3350万澳元,合两亿多人民币。高盛的CEO Lloyd Blankfein的底薪只有几十万美元,但2007年的奖金加起来差不多一亿美金,约7亿人民币。更恐怖的来了,去年华尔街挣钱最多的对冲基金经理John Paulson,收入37亿美金,约259亿人民币。金融大鳄索罗斯宝刀不老,约30亿美金,合210亿人民币。所以作为一个公司的掌门人,唐骏的收入放在国际舞台,算不上惊人。在不久的将来,唐骏的记录肯定会不断被打破。新的数目会多高?人才无价,没法猜,The sky is the limit.

2008年4月17日3点10分

夹着尾巴做人

Posted on 2008-04-16   |   In 尘嚣杂感

悉尼和墨尔本大游行,成千上万的人参加。一些朋友参加完激动得连话都说不利索了,热情持续多日不退。甚至有的人本来很冷静,一到现场,情绪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让我充分理解了一些苦衷)。其实这种活动,宣泄作用远远大于现实意义。表达完意见,静下心来该干嘛干嘛去。歇斯底里是懦弱的特征,沉着冷静是自信的体现。虽然在大家都万分激动的时候,说这些有点不合时宜,可是我们得清醒。可以摆姿态,但内心要明白什么东西才是最关键,哪些事情根本无足轻重。第一、全世界的中国人跑去呐喊,西藏是中国的,在我看来,就像到处跟人说“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一样没必要。第二、我们有没有必要对西方人的“不理解”(有很大找茬、刁难的成分)耿耿于怀?真正的交流建立在尊重、理解和沟通之上,几乎没有共识是在对抗之下达成的。抗议过后,喊冤的依然喊冤,找茬的继续找茬。就像开了一个没有任何实质内容的会,喧哗过后留下满地垃圾。第三、中国人是否有必要如此高调,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成为强国是每个国家的理想,是否强国是现实。在成为强国的过程中,肯定会逐渐引人注目,遭遇很多来自对手的挑战,这个时候越低调越好。有句话叫“闷声大发财”,别人试图干扰你,你理都不要理,一心一意干自己的事。成熟的人像水,任你怎么摇,平平静静的干自己的事;不成熟的人像汽水,摇一摇就炸开了,风风火火净干蠢事,重要的事倒忘得一干二净。我们的确曾经很受伤,今天很想吐气扬眉。可是我们的扬眉吐气只是告诉别人我们很团结,我们很爱国,让别人住嘴,要理解我们,而不是让西方列强赔礼道歉,割地赔款。何必呢?咱不玩虚的,来实的行不?我一向是这个态度。Go big or go home(要么当老大,要么回家)。真正的强国是怎样的?我行我素,跟流氓似的。别人爱说啥说啥,我想干啥就干啥。我昨天还跟她说,强大的男人像龙卷风,你是被卷进去的。强国更加恐怖,不怒而威,像风和日丽时平静的海面,发怒时就是一场摧枯拉朽的海啸,所有的噪音在海啸后都回归寂静。这里又要引述伟大的光头佬Stephen Covey的“凡事由内到外”了。先把内部的事情办好,再去操心外部的事情。自身的问题解决了,很多问题都不再是问题。中国今天要是强国的话,那些国家敢唧唧歪歪?媒体敢歪曲事实?……当然了,成为了实至名归的强国,别说西藏不想分裂,连台湾都回归了。可是让中国成为强国,真正靠的是什么?很多东西,但不是此起彼伏的游行,也不是奥运。那些爱国活动带来的凝聚力,充其量是催化剂,不是轰轰烈烈的化学反应本身。有本书叫《柔道策略》(《Judo Strategy》),讲的是如何用聪明的策略和强大的对手对抗。现阶段的中国,最佳的策略始终是夹着尾巴做人,以柔化刚。吃点小亏不要紧,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要成大业,就要有承受胯下之辱,唾面自干的勇气。

2008年4月16日2点54分

装饰&如果可以重新选择&片段

Posted on 2008-04-15   |   In 尘嚣杂感

装饰

收到朋友的来信,说去我们去过的饭馆吃饭,把我们走过的路又走了一遍,想起和我一起的很多事情。还有很多感性的话。这段时间心情一般,一直没回信,怕情绪蔓延在信里。找天把信回了,虽然不长,句句都是心底说话。眼角有点湿润。人和人之间很奇妙,有的人和你朝夕相对,你始终走不进她的内心;有的人只和你萍水相逢,你们相处的点点滴滴都已经被用心收藏。是悲哀?是幸运?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如果可以重新选择

一朋友聊起自己的婚姻,说曾经对未来的老公有过很多的幻想,可到头来找的完全是另外一种类型。还说两个人没啥共同点,很多东西都不一样。我说这叫互补,这样的婚姻更牢固。她说好像两个人又不是互补。听了一会,我问她,那你后悔吗?她说不。不后悔,那就行了。不管做任何事,最后能够真心说出一句不后悔,算是圆满的结局。我就希望临死前,能够问问孩子,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是否还会选择我做爸爸;问问老婆,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是否还会选择我当老公;问问朋友,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是否还会选择我当朋友……如果答案全都是“会”,我这辈子就没白活。

片段

一个男子对躺在病床上昏迷不醒的女友说了一番话:“我记得你曾经跟我说过,你说人这一辈子起码要看到一次彩虹。今天的彩虹好漂亮,还有点奇怪,出现了好久还在,如果你现在起来还来得及看到的。起来吧,我知道你已经很努力了,试一下再努力点吧。它还在那,还在外面,你醒吧,你醒吧……”彩虹慢慢消失了,女友一直没有醒来。“不要紧,我知道你已经很努力了。以后不管发生什么事,我都会一直留在你身边。”这是吴启华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给你》里面的独白。那时正在读大学,常在晚上熄了灯听这首歌。这个情景、这段话,在我脑海里留了下来。昏迷不醒的时候,如果有个人一直在呼唤你,等待你,这是何等的幸运和幸福。可是假如昏迷者长睡不醒,或者醒来时等待者已经永远离开,那又是多么遗憾。人生有无数个小片段,每个小片段的任何时刻都可能引出无数个结局。但一个片段一旦结束,历史就永远定格。等待者等待昏迷者醒来的过程,就是一个小片段。只要昏迷者在这个小片段的任何一个时刻醒来,他们还占据着彼此的生命。也许生命进入下一个片段,一切都已经不再,比如大家已形同陌路。漫长的等待,深深的爱。如果大家已经无法相爱,苦苦等待只是为了确保她万一醒来时不会害怕和孤独,最终还是要分开。如果确定她不需要自己的爱,再看几眼,然后离开。一切都不再重要,不管她是否醒来。让属于你们的那个漫长片段结束,然后,你会最终切入另一个人的生命片段,开始谱写无数个可能的结局。这就是生命。沈从文说,“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我还没资格谈“一辈子”,不过我爱她和等她时,也正当最好的年龄。我要做的事还有很多,我等不到了,可我尽力了。连下辈子的意志和力量都用上了。

2008年4月15日4点14分

已婚的心态&生命的长度

Posted on 2008-04-12   |   In 尘嚣杂感

已婚的心态

前天面试完,买了两瓶果汁,坐火车回住处。准备下火车,车门旁站了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忍不住多看了两眼。下了车,她用英语问我* Plaza怎么走,我说我也是新来的,不知道。她问我是不是中国人,我说是的。我问她哪的,她说北京。她在前面慢慢走,好像在等人似的,我一边想着心事,一边隔了一段距离跟在后面。走了一段,她不知道该走哪个出口,停了下来。我估计她要去的地方应该是我经过的,就叫她跟着我。我问她来这里干嘛,她说来面试。我问几点,她说一点半。我看看表,已经一点三十五分。走到外面,我指着Shopping Center那一带说,估计你要找的地方就在那。她很奇怪地问,Plaza不是一栋很高的楼吗?我愣了一下,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那你再问问别人吧。她说好的。我说再见,她看了我一眼,好像想说什么,又没说,最后只说了四个字:“好吧再见。”我转身离开。走了几步,回头看看,她正在向两个年轻人问路。继续走,心里很乱。再走了几步,回头看看,她已经不见了,怅然若失。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当自己是个已婚男人。我想过无数次,遇到心动的时刻该怎么办。我每次都告诉自己:得忍着,不可以对不起那小娘们。真正到了这个时刻,我什么都没做,也许是已经成为习惯,也许我忘了我已经不会对不起任何人。有这么一句话(一种现象?)——男人在结婚前觉得适合自己的女人很少,结婚后觉得适合自己的女人很多。我想那两个“适合”是不同的吧,前者是指当老婆,长期的,后者是逢场作戏,短期的。不管如何,从现在开始,我得用一个已婚男人的心态来面对所有未婚的女孩,看看适合自己的有几个。

生命的长度

一哥们打算在广州开个经济型酒店,在天涯创业板块开了个帖子,有空就贴照片,报告进度。我一直梦想在北京开个旅馆,连名字都想好了——不过就算能开成,可能也得改名了——于是津津有味地看。不说别的,这哥们的执行力很让人敬佩。办起事情来雷厉风行,干净利落。所有的想法,都只是一个蓝图。缺乏执行力的人,永远都只有逻辑的概念,缺乏物理的实现。可这哥们的酒店,不到半年时间,就开始营业了。把想法转变为行动和结果这种能力太重要了,缺乏这种能力,想啥都没用。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是通过锻炼获得的。最简单的锻炼,就是遵守每个对自己的承诺(Commitment)。不管是多小的承诺,哪怕是早上八点起床、晚上看一页书这种自我承诺,都要遵守。长期坚持下来,一个人的执行力会越来越强,而不会整天感叹或“明白”想和做是两件事。最近泡创业板块,泡出很多感想和心得。为什么要创业?看着手表的秒针在走,答案呼之欲出——为了延长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奴隶的生命有多长?非常短,哪怕他(她)活到一百岁,因为他(她)几乎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也没有自由。奴隶的生命可能有几年吧。抱着铁饭碗的人呢?除了那些视工作为乐趣的人,其余的人的工作时间,只是生存的代价,纯粹是浪费青春。这种人的生命可能有十几年吧。创业成功,不再为生活劳碌奔波,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任何事情,这才是真正自由的生存状态。这样的人,生命往往有几十年。而且,创业成功的人,往往同时延长身边的人的生命。当然了,这种影响可能是负面的。例如老婆好吃懒做,子女娇生惯养,不过那就是另一个话题了。我现在拥有的所有知识、工具、想法、激情……都是我延长生命的本钱。我要延长自己及身边的人的生命并使其更有意义,这是最高使命。

2008年4月12日5点22分

频率不同

Posted on 2008-04-11   |   In 尘嚣杂感

有人在我的论坛转了篇文章,大意是一女的去参加《American idol》,评审觉得很糟糕,只是卡拉OK水平。小两口都觉得很惊讶,不敢相信,因为老公整天都告诉老婆她歌唱得多好,似乎内心也的确这样认为。虽然评审觉得这女的歌唱得很一般,可也忍不住赞叹她有一段美好的婚姻,最后老婆在老公的安慰下流着泪离去。通过这么一件事,作者发现人要是不清醒认识自己是多么的悲哀,一通感慨。本来很温馨的一个故事,弄成一篇大字报,顿时索然无味。如果作者光说她的结论——人始终活在客观世界,要清晰认识自己——我完全同意。可扯上这么一个故事做靶子,风马牛不相及。拜托,《American idol》只是个娱乐的选秀节目,又不是一板一眼的青歌大赛,有点娱乐精神好不好?本来好不好就很主观,作者说那女孩唱得差,人家就真的很差了?没亲耳听过,都要对作者的话持怀疑态度。《American idol》有三个评审,风格和喜好各异,究竟是哪个或哪几个评审说人家唱得差呢?Simon这家伙还老和Paula跟Randy意见相左呢。一些人完全不了解这些,就完全同意作者的前提和结论了,这种思维方式极不严谨。说回那小两口的故事,我看完,只觉得很温馨,很感动。如果看完心里一声冷笑的人,我觉得这些人已经忘记了爱的感觉,此刻在感情上一定是不幸福的。虽然我常常劝一些无知的小女孩在感情上要理性点,可是我内心很清楚,爱始终是感性大于理性。平常多留意一下哪些可能是火坑,真要掉进一个,只能认了,这就是命。只要那种感性,没有让人失去理智,做出很多滑稽可笑的事情,就无伤大雅。即使那女孩真的只有卡拉OK水平,卡拉OK水平的人上次选秀节目不算多滑稽的事吧?如果认为那很滑稽,那看到后舍男生那种视频肯定会劝告他们清醒认识自己,而不是笑得前仰后合吧?人很奇怪的,双重甚至多重标准。一个人太吹毛求疵不可爱,对自己尚可,对别人那样就很讨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就像一部部调到不同频率的收音机,听到的东西未必是相同的。一个听着FM97,一个听着FM98.6,一个手舞足蹈,一个闭目养神。这个世界上最悲惨的人,是忘记了爱的感觉的人,他们已经成了一部部再也接收不到某些频率的收音机。只要心中有爱,都能理解那个可能是“盲目”的丈夫,多一份理解的宽容,因为能听到他内心的声音,我们正接收着相同的频率。我也是这样的,爱着一个人,不管发生了什么让我眼前一黑的事,总是告诉她,你是一个好女孩,你是最棒的,就类似“自己的孩子怎么瞧怎么顺眼”那种感情。那个丈夫未必真的觉得妻子是天下第一,他也许只是在不断鼓励,陪着她走每一步,不断地耐心等待突破。有这种人,我就是。“我很可笑吧?”一次我问一个好朋友。“一点也不”,她说。我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隐隐约约看到一道彩虹。

2008年4月11日3点12分

取之有道&疑问&真正的力量

Posted on 2008-04-08   |   In 尘嚣杂感

取之有道

前段时间一直听到Cash Flow、Capital Gain等词,的确学到很多金钱的知识,但通过和某些朋友的接触,深刻感受到这种Mindset的局限性。假如Law of Attraction的确有效,整天想着如何获得金钱(或者说一种不太健康的“理财”),可能会最终一无所有。对于那些朋友,我不怀疑他们在经济上会比普通人获得更大的成功,但我很想知道他们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挣钱就用自己的智慧挣大钱,不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计较。小聪明不是大智慧。

疑问

搬家了,离City也近,总算暂时安顿下来了。把东西全部拿出来,一一放好,我终于有个“房间”了。门口就是一个火车站,在屋里不时能听到火车的声音。可能很多人会讨厌,不过我倒不介意,尤其是晚上躺下来,火车经过总能让我想起很多东西。这两天慢慢习惯了新住处,内心挺高兴的,就像一个漂泊了很久的人,有了一个暂时栖息的地方。一个人还是得有经历,有比较,才会发自内心地珍惜很多东西。住在HL家的时候,就睡在大厅,旁边就是饭桌和门口,每天早上至少被吵醒四次,而且连块帘子都没有,穿衣服都要躲在被子里。现在好了,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虽然很小,房东也不喜欢房客煮饭,可是房子很干净。洗完热水澡舒舒服服往床上一躺,我很满足,这个时候连老婆都不想了。这两天阴晴不定,一会下雨,一会出太阳。坐在窗前,透过窗帘看着外面的雨,我突然想起了四五岁时在爷爷任教的高中的生活。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看到了什么,突然记起了小时候某个时刻体会到的那种感觉,很奇妙。人有没有灵魂呢?如果有,它有没有年龄?肉体消失后,它何去何从?

真正的力量

最近闹得最凶的有两拨人——藏独分子和抗议北京奥运分子,尤其是前者。4月13日悉尼和墨尔本同步举行反藏独游行,我正在考虑要不要参加。倒不是因为自己年纪大了,身处年轻的留学生当中极不和谐,也不是害怕没经验——挥挥拳头、吼几嗓子没啥难的——更不是不在乎,只是在想有没有必要给那些小丑如此多的关注。那些家伙闹事,无非就是想把事情闹大,大家都来反对、痛斥,他们就高兴了。然后他们就可以装出一副弱势群体的可怜样,去博取那些无知或者对中国带有恶意的人的同情。其实我觉得最重要的并不是去给那些无知的外国人上历史课,更不是和藏独分子对骂,而是全中国人民对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决心有多大。把真正有威胁的闹事者抓起来,剩下的乌合之众,不理也罢,跟他们说句话都浪费青春。他们蹦一百年,西藏还是中国的。与其浪费宝贵的人力物力去搞这些活动,还不如干点实事。我就很不喜欢摆姿态的事情,不过有时候这也是一种需要吧。震耳欲聋不代表力量,更多时候沉默才蕴含真正的力量——站在平静的海面上立刻就能体会。

2008年4月8日2点01分

Key Maker&随时准备离开

Posted on 2008-04-07   |   In 尘嚣杂感

##Key Maker

在移民论坛看到一个帖子,一个人问澳洲的生活真的那么艰难吗?他说了一个朋友的故事:移民成功了,最近登陆澳洲,由于语言不好,文化不高,只能干一些很苦的体力活,还整天被老外同事欺负,天天累得够呛,精神和肉体都受到极大的折磨,快支持不住了,正准备回国。这个问题和故事,都是老生常谈,没有太大的意义。就如问一群学生,考试难不难,会的说不难,不会的说难。那考试究竟难不难呢?很简单,会的不难,不会就难。人的一生,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的人,都会遇到很多门槛。有的人,很轻松就迈进去了,有的人努力了一辈子都进不去。当然,凡事有运气成分,可是对大部分人来讲,能不能进去,区别在于自己手上有没有一把钥匙。一扇门挡在面前,最轻松的办法,永远都是拿出一把配好的钥匙,插进钥匙孔,轻轻一转,推门而入。今天不断地为明天准备,就是在配钥匙。这种人,就是Key Maker。积极主动的人,不但会配必需的钥匙,而且会主动配很多特殊的钥匙,然后去寻找自己可以开启的门。如果知道有一扇门将会挡在前面,只需要做一件事——Make the key。手中拿着一大串钥匙的人,前方将畅通无阻,一路绿灯。

##随时准备离开

我可以容忍爱人的一切过错,除了三角关系,尤其是藕断丝连的关系。当突然冒出一个人,表达对她的迷恋,在她面前污蔑我做了一些我根本没做过的事,而且很绅士地提议,我们公平竞争,让她选择吧,我觉得受到极大的耻辱。第一,我不屑和一个对她不及我对她万分之一的人相提并论;第二,我没必要也不会用下三滥的手段去打击一个瞧不上的人;第三,我没兴趣迷恋一个在我和别人之间犹豫不决的女人。三角关系是特殊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不可惜,稍有自尊的人都会离开。其实我也知道很多人根本没有能力得到她的心,最多趁她头脑发热的时候占点小便宜而已,不过都这个时候了,还为这些事情担心得茶饭不思就太痴情了。痴情不是不可以,但得相互地痴。再听到她的声音,我很开心,就跟以前一模一样,很熟悉的感觉。前几天看到一句话:“爱可以在夫妻之间产生、消亡也可以再产生,如果把它看作是个化学反应的话,它是两个方向都可以进行的可逆反应,就看你们加了什么外在条件。”我很同意。对我而言,爱是创造出来的。还记得看《士兵突击》,史今对许三多说的那句话,天南地北,其实也就一抬腿的距离。的确是那样。我特别爱坐飞机,有穿梭时空的感觉。我喜欢在全世界畅通无阻的那种感觉,所以过去这十年我天天都提醒自己,做一个Key Maker。有了这十年的积累,我的确有资本和自信去给自己和别人一些承诺。如果我爱一个女人,距离不能阻隔我们,哪怕她在美国生活;不求她全家族的人都喜欢我,但是轻松过她爸妈和再老一辈这两关是绝对没问题的;不敢说物质上能够大富大贵,但肯定可以让她过得比70%的人好;不能保证让她一辈子都幸福,但肯定可以让她90%的时间里觉得很幸福……我把路全部铺好了,她只需要和我相爱。但是,不管我多爱这个女人,她也绝对不能是当我是鸡肋或特殊的鸡肋的人。当她违背我们的约定,说出我不想听的东西,我不想再说下去了。如果你和一个人说话时会动情得落泪,即使算不上爱,你对这个人都有着极深的感情。但不管多深的爱,都不能以牺牲自尊为代价。不管多爱一个人,不管投入了多少,如果对方不珍惜你的这份情意,随时准备离开,这是对自己,以及对爱最大的尊重。你永远都是自由的,哪怕你属于我。如果你爱我,那就热烈地爱我,如果你不爱我,你不需要《偿还》我什么。

沉默的嘴唇 还留着泪痕
这不是胭脂红粉 可掩饰的伤痕
破碎的心灵 流失了多少的情
弥补的谎言 偿还的藉口 我不会去当真

爱的心路旅程 只能够你我两个人
不可能是我独徘徊 也不可能三人行
你可以去找新的恋情 也可以不留一点音讯
但不要用偿还作藉口 再让我伤心

爱哭的眼睛 让泪水染红
要多少岁月时光 才遗忘这段情
脆弱的心灵 还留着你的伤痕
弥补的谎言 偿还的藉口 我不会去当真

爱的心路旅程 我曾经答应你牵引
这只能说我太多情 不敢埋怨你无情
我曾经耐心听你表明
也已经谅解你的苦衷
但不要用偿还作藉口 伤了我自尊

2008年4月7日4点14分

无用功&双赢

Posted on 2008-04-05   |   In 尘嚣杂感

无用功

知道一些朋友发生了不愉快的事,内心也有点不舒服。想想过去,发现原来有那么多人在我低落的时候陪着自己。虽然只要活着,一切都会过去。即使伤痕累累,时间长了患处也会自动结疤。但如果得到及时的治疗,伤口会好得更快,后遗症更少。每念及此,我总是希望自己也能在朋友伤心、难过的时候作伴一下,哪怕只是陪在身边说几句笑话,听他(她)发牢骚。有理论这样认为,一个人要成功,一定要专注,绝对不能精力放在与目标无关的事物上。如果按照这种标准,我离成功的那天还很远。我常常会做一些“无用功”,像一个志愿者。就像妈妈看出一些女孩对我不是真心的,让我理都不要理她了,可是我还是投入了很多真情,就像照顾一颗不属于我的小树,时不时浇浇水,松松土什么的,不得已远隔重洋了还惦记着它的生长情况。我以前以为,人一辈子可以付出的爱是固定的,给的多,剩的就少。现在我发现不是那么回事。爱是心灵的产物,只要你的心灵有力量,就如一个功率强劲的发动机,可以源源不断地产生爱。当年那些陪伴我度过悲伤岁月的朋友,他们未必会想这么多,只是觉得应该那样做,就那样做了。但是,他们也许是无意识的行为,却为我减轻了无数的痛苦,我深深感激他们。推己及人,我也可以有意识地扮演当年很多朋友扮演过的角色,去帮助更多的朋友度过难关。而我需要付出的只是一点时间和耐心罢了。也许用某些标准来衡量,这些又是无用功,因为对自己的目标没有直接的帮助。但从更高的层次考虑,成功应该是通过做一些事情,让自己得到满足感。或者这种“无用功”,恰恰是一种更大的成功?

双赢

光头佬Stephen Covey教我们要“Think Win-Win”,教谈判的书也常提到双赢,可什么是双赢?两个人分一个橘子,如果一个要橘子皮做蛋糕,一个要橘子肉榨汁,当然可以双赢。可一个买家,一个卖家,一个想提价,一个想压价,两个人的目标刚好相反,怎么可能双赢?这就是我一个朋友认为双赢不可能,然后彻底否定了它的原因。我当时也没时间跟他解释,只问他懂不懂谈判,他说不懂,我说有空可以看看这方面的书籍。不应该把输赢简单地用物质来衡量。这种输赢,往往都是体现在心理层面。先不说如何达到双赢,说说双赢的效果。两个人,成交了一笔生意,谈判结束后,大家都觉得很满意,希望下次再合作,这就是达到了双赢。而另外两个人,签了一份完全相同的合同,分开后,两个人都越想越觉得自己吃亏,都在心里大骂对方,发誓以后再也不和这个人合作了,这就是双输。要双赢,往往都是通过一些“软技巧”,在心理层面上让对方觉得自己赢了。比如说,A和B谈判,A的目标价格是250万,B已经愿意给这个价格了。可是A如果太快接受250万,也许就不能双赢了。为什么?因为如果A马上答应,B会心理不平衡。B会想,这么快就答应了,肯定是自己给的价太高,给少一点就好了。假如A是谈判高手,他不应该立刻答应B的报价,而是应该鼓励B再多给一点。如果B不同意,只肯给250万怎么办?那就最好了!为什么?因为这时候同意,会让B觉得他赢了。这样一来,A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价格,而B也觉得自己赢了,于是起到了双赢的效果。这只是一个启发性的小例子,说明很多事情,在不改变实质内容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软技巧”扭转整个局势。为什么突然想到这个呢,因为最近经历的一些事情,让我发现很多人都不明白双赢的威力。如果目光长远一点,知道什么是双赢,是不会让人有上当受骗、无可奈何的感觉的。和目光短浅、不懂双赢的人打交道是很不愉快的,以后我都不想再和那些人合作。

2008年4月5日2点31分

最重要的愿望&Law of Attraction

Posted on 2008-03-31   |   In 尘嚣杂感

最重要的愿望

住过客厅,但从未在客厅生活过这么久。一张有床垫的小床,旁边一张桌子放电脑,这就是我的地盘。虽然连块布帘都没有,非常不方便,可是我已经很满足了。夜晚把灯熄灭,周围一团漆黑,连街灯都看不到。在一个陌生地方的深夜,特别容易联想起生命中的很多深夜——几岁大的时候和表弟在叔叔家、小学时爸妈周六骑车带我去表弟家、大学时在苏州旅游、工作后几次去北京……相似的感觉,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这个时候,特别深刻地感受到生命是一个连贯的整体,而且它正不断流逝。闭上眼睛,脑海里看到一个个画面,耳边听到的是放映机转动的声音,内心牵挂的是那盘逐渐接近结尾的生命胶卷。去BP家作客,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两个男人,边喝红酒边聊心事。人这一辈子为啥呢?对我而言,其实很简单,我希望值得体会的东西都能体会一次。BP的老婆刚生了儿子,他正帮老婆孩子搞移民。我有点着急,人家都在体会当老公、当爸爸的感觉了,我还不知道啥时候才到这一步,更不要提体会嫁女儿、抱孙子、和很老的老婆去旅游的感觉了。我说我想结婚,他笑说现在想结婚的女人很多,想结婚的男人很少。我说男人不想结婚,是没有准备好,我早就准备好了,很多东西对他们是一种负担,但对我而言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责任,该担起的时候就担起来。他感叹,这么好的男人怎么可能娶不到老婆呢?又或者我听错了吧,他可能是这样说的:这么好的男人怎么娶不到老婆呢?Anyway,我有一个最重要的愿望,那就是希望我活得久一点。不为别的,就为了有机会体会值得体会的东西。等我尝尽了生命的滋味,我也不留恋什么了。

Law of Attraction

短短的一个星期,从HL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他对我很好,教我很多房地产的东西,给了我很多投资的主意,还教我玩游戏。今天他又给了我一本书(《Law of Attraction》)和相关的影像资料。简单地说,Law of Attraction指的是你脑海里想的东西(不管好坏),最终会成为现实,因为你的思想决定了你的行为(有意识或无意识),而你的行为最终导致你把那些日思夜想的东西吸引到你的身边。这是一条很伟大的定律,我很认同。也就是说,只要我坚持做自己,我将来会和一个很棒的女人在一起,肯定比快乐厨娘还要棒。这个女人算得上是极品,她的算命先生老公真是艳福不浅。

2008年3月31日3点14分

一颗不变心&系统

Posted on 2008-03-29   |   In Uncategorized

一颗不变心

有人开始担心,不断提醒我爱情的真谛,仿佛亲眼目睹一个纯情男子堕落的过程。我并不怀疑那些就是爱情的真谛,比如说结婚誓言中的每一句话。但只有那些远远不够。法拉利只是个玩笑,我并没有想过用钱去吸引女人,而且我根本没富有到那个地步。我强调的是一种为女人提供更好生活质素的能力,一种强烈的安全感。这么多年都这样过来了,如果我要背叛自己,早就那样做了。现在终于到了我实现理想的时刻,我不可能临阵退缩。人生只有一次,很多事情在现实中我只想做一次,虽然在脑海里已经排练多次。很多人不重视承诺,包括对自己的承诺。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不忘记自己的承诺,我要让我的女人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昨天是某个周年纪念的日子,我心情平静。回望过去,就像看电影。如果这个真实故事拍成电影,绝对赚足眼泪。也许我那么爱生命中出现过的那些人,只不过是我把她们当成自我承诺中的“我的女人”。如果她们不是,我就让她们离开,给她们最深的祝福,然后继续等待真命天女。其实稍微对我有点了解的人都会知道,像我这种顽固分子,再堕落也堕落不到哪儿去,实在没必要为我几句调侃的话大惊小怪。说个故事(笑话):老爸问儿子,你的理想是什么?儿子答:金钱和女人。老爸一听,岂有此理,书都白读了,忍不住给了儿子一个耳光。老爸再问一次。这次儿子思考了一会,小心地回答:事业和爱情。老爸赞许地摸了摸儿子的头。

这刻当你走开我的心似裂开
天际亦漆黑似没未来
忧郁加上悲哀我的心飘进大海
失去目标更消失所爱
当天跟你温馨去编织千个梦想
拥抱着天空看浪涛夕阳
一起披上星光海边跟你静躺
飞进梦中那管它方向
世界幻变我始终真心
尽管那天际黑暗地摇路陷
我对你热爱更是天高与海深
只想你温馨地控制我命运
可否跟我一起每一天看晨曦
飞舞夜空中去共寻传奇
一颗不变心使你一生铺满着精彩
千个梦想有我深深的爱

学友的《一颗不变心》表我心声:“一颗不变心使你一生铺满着精彩,千个梦想有我深深的爱”

系统

又玩了好几次Cashflow,每次都明白一点东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目前挣多少钱不是最重要的,Passive income(通过投资为自己带来的收入)有多少才重要。只要Passive income大于支出,就可以退休了。当然,要远离财务危机,Passive income仅仅大于支出还不够,还得想方设法将其增加。和HL的妈妈聊天,她很担心HL,觉得他不务正业,总希望他像普通人一样找份工作,安安稳稳地过日子。我可以理解她的担忧,但我坚决站在HL那边。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出国之前,我就判断外国既不是地狱,也不是天堂。到了一看,的确是那样。没开始工作,我就想象过工作的滋味,领到工资的感觉。一工作,的确是那样。人生的很多东西,如果你对生活的感悟够深,是可以想象出来的。生活其实就是一块橡皮泥,你把它捏成什么样子,它就是什么样子。我已经很厌倦去说服别人,让他们相信很多东西。一切随缘,信者得救。不过对某些我花了巨大心血的人,如果一点感触都没有,也太对不起我了。我又要说光头佬Stephen Covey了,Habit 2: 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从一开始就要想到最后。从工作的第一天开始,就要为退休打算。笨人不断地打水,聪明人铺水管;笨人不断地挑水,聪明人挖井。打水和挑水是勤快人的工作,多劳多得,可一旦人干不动了,水就断了;而铺水管和挖井是懒人的工作,是建立一个系统的过程,这个系统建立好之后,不管人在不在,水都会源源不断地涌出来。现在我并不在乎收入有多少,我一直在思考能产生Passive income的那个系统。我愿意把现在的收入不断地投入到那个系统,不断完善它,当它可以高效地运作时,我就可以马上退休。我是个很懒的人,我浪费了很多享受的时间,所以我必须这样来弥补自己。而且我浪费了很多时间在错误的人身上,必须这样才能弥补老婆。我跟HL的妈妈说了一番话,她似乎有点理解了。人就这样,对方势单力薄就群殴,人多势众就动摇。我还是有一点点份量的。

2008年3月29日3点47分

1…567…12
Eric Rong

Eric Rong

117 posts
5 categories
3 tags
© 2016 Eric Rong
Powered by Hexo
Theme - NexT.M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