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辩手

Who’s the judge? (谁是裁判?)
The judge is god. (上帝。 )
Why is he God? (他为什么是上帝? )
Because he decides who wins or loses, not my opponent. (因为是他决定胜负,而不是我的对手。)
Who’s your opponent? (谁是你的对手?)
He doesn’t exist. (他不存在。)
Why does he not exist? (他为什么不存在?)
He’s merely a dissenting voice to the truth I speak. (他只不过是一个反对我说出真理的声音。)

在电影《伟大辩手》里,Denzel Washington扮演的教练不断地向他的学生灌输以上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下,他训练出来的辩论队所向披靡,连赢过百场。虽然经历了一段小低潮,但最后还是用一场精彩的辩论战胜了全国冠军哈佛。这是典型的好莱坞励志电影,但和一般的励志电影又不一样。通常看完励志电影,很多人都会感到振奋,突然发现自己找到了学习的榜样和努力的方向。即使没啥可参考,最起码精彩的台词还可以当当座右铭。但看完《伟大辩手》,可以学到什么?把开头那段话作为座右铭?

教练从两方面训练学生。一是心理,也就是用开头那段话来精神麻醉他们,让他们觉得自己是真理的代言人,在辩论场上充满信心。我很想弄清楚,究竟那段话只是教练的小手段,还是他本人的信念。如果是前者,我觉得他很聪明;如果是后者,也许他自己也迷失了。二是辩论技巧,包括思维能力、知识积累、语言表达等等。训练中最常见的是对某个观点进行维护或驳斥。在这个时候,辩手是没有立场的。不管给出的观点是什么,辩手应该能在短时间内找出大量支持或反对该观点的理由。在真正的辩论场,不会预设立场,随着矛盾的观点不断碰撞,真理的轮廓像一块正被雕刻的石头,逐渐清晰。真理显现之后,伟大辩手的立场才最终确定,然后紧紧追随。辩手在训练的时候,最有科学精神,离真理最近,不过辩手通常都意识不到这点,而且也不在乎,因为他们的目标不是真理,而是辩论比赛的胜利。

辩论比赛的时候又是另一回事。双方辩手各就各位,唯一的任务就是维护自己的立场。在这个时候的辩手,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油盐不进。他们永远不会思考对方的话有没有道理,哪怕对方说的句句在理,他们也只有一个念头:驳倒你。没错,真理是相对的,也会随着时间而改变。但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持对立观点的双方中,真理肯定离某方更近。这种预设立场而且不允许改变的游戏规则,简直是对真理赤裸裸的背叛。当我明白这点,辩论比赛顿时变得索然无味,如果说比赛只是载体,值得欣赏的是辩才,我也无法再唤起曾经的热情。双方辩论,假如水平相当,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胜负由立场决定,基本上只能看运气。如果实力悬殊,即使某方要维护的立场不利,有实力就有机会胜出。总之,辩论比赛现场不是一个真正的“辩论场”,也许说是一个舞台更合适。当然,如果你能成为一个旁观者,置身于辩论比赛之外,仅仅提炼出双方辩手的论点,加以思考,也许还是能发现一些自己没有想到过的东西。至于舞台上发生的事,就当是看表演。拿了最佳辩手,不代表对真理认识最深,只说明他(她)最能说,最能维护本方立场。这种人最好的出路就是当外交部发言人,维护国家尊严。

影片中的辩论队赢了超过一百场比赛。从概率的角度而言(样本空间有点小,不要太较真),大约有五十次,真理为他们呐喊助威;剩余的比赛,他们都是在和真理较劲。最后和哈佛的较量很精彩,小詹姆斯的总结发言掷地有声,异常动人。谢天谢地,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真理和他们并肩作战。但我忍不住联想,如果他们当初分到的是哈佛的立场,他们又会慷慨激昂地说出一番什么话,试图让我们流下激动的泪水?

2009年2月26日